一、“貴府”項目主要情況
總建筑面積:11萬方左右
住宅建筑29層,商業裙樓建筑3層,地下停車場四層
共有三棟住宅樓,總戶數:567戶,有30種戶型,面積區間50多至300多平米。
建筑高度:98.60米
車位數:完全滿足一戶一車位和商業對車位的需求
有約2000多平米中庭花園,以王陽明生活脈絡為主線,設計為江南古典園林風格,有亭臺樓閣、拱橋廊橋、山水奇石、花草樹木精心構建而成。
二、項目優勢
1)地理區位優勢:貴陽市老城中心區核心地段風水寶地,銜云巖而襟南明;地質穩定,地勢略高于周邊,登高極目,雄視全城,地形呈魚脊背狀,全無水澇之虞
2)交通便捷優勢:近距離軌道交通、周邊多路公交經過,出行便捷
3)生活配套優勢:周邊各類商業、金融服務、餐飲及醫療(省醫、中醫一附院)配套齊全、日常生活非常便利
4)學區教育優勢:項目周邊有省府路小學、貴陽十九中、貴陽二中、貴陽市第一幼兒園等名校,是名符其實的優質教育資源富集學區房
5)歷史文化優勢:因該地段屬上佳風水寶地,歷史文化淵源可上溯從元朝皇慶年間(1312年),自元以降歷明清民國以來,具有700余年貴州省會及貴陽市都市政治文化中心傳承地位;近、現代曾為陽明書院、貴山書院、六座碑、貴州大學堂、清代巡撫衙門、民國省府等所在地,毗鄰有文昌閣、電臺街、文筆街、彎弓街,還有中共貴州省工委舊址、八路軍駐貴陽辦事處舊址、高家大院、華家閣樓等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人文歷史底蘊十分豐厚
6)居住環境優勢:既位處城市中心核心地段,又與鬧市區保持一定距離,真正的鬧中取靜,且小區有自身的精品園林綠化地;距歷史名勝甲秀樓、風景秀麗的南明河邊步行僅需20分鐘
7)樓盤及戶型產品優勢:外立面整體為歐式風格,色調駝色,既有厚重堅實、典雅大氣的恒久性,又兼具富有現代都市感的觀賞性;住宅為三棟塔樓,均裝配國際知名品牌電梯;住房平均公攤率低;戶型結構科學合理,戶戶無異型房,每間房屋均有良好采光通風日照,所有房間無梁柱顯露,既美觀使用率又高;主流戶型面積段適中(80-140平方米),切合市場需求;停車位完全滿足一戶一車位要求和商鋪車位需求,且余有機動車位,為業主和商家提供更多停車方便;整個小區安裝有智能安全監控設施,為業主提供智能化方便安全放心的生活保障;小區半圍合式,自身擁有2000多平方米的園林文化小品綠地。
三、項目所處地段相關情況及歷史文化淵源
“貴府”項目位于貴陽老城區中心核心區的省府路地段,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商貿、醫院、金融、中小學校等生活配套性好,企業以設計優先為切入,請國內知名建筑結構大師魏鏈領軍的技術團隊操刀,樓盤設計典雅大氣品質高,加之省府路得名于原民國貴州省政府所在地,歷史上因該地段風水吉祥順達,有利文昌武盛,故陽明書院、貴山書院、貴州大學堂(貴州大學前身)、民國省政府等曾設于此。
因該地段屬上佳風水寶地,歷史文化淵源可上溯到唐朝初期,中央政府在今貴州地區推行經制州與羈縻州并行的制度,唐武德四年(621年)設置了矩州(今貴陽),轄境相當今貴陽市及清鎮、龍里、修文等市縣部分地區。
從元朝皇慶年間(1312年),自元以降歷明清民國以來,具有700余年貴州省會及貴陽市都市政治文化中心傳承地位;近、現代曾為陽明書院、貴山書院、六座碑、貴州大學堂、清代巡撫衙門、民國省府等所在地,毗鄰有文昌閣、電臺街、文筆街、彎弓街,還有中共貴州省工委舊址、八路軍駐貴陽辦事處舊址、高家大院、華家閣樓等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人文歷史底蘊十分豐厚
我國文化哲學思想史上最為著名歷史人物王陽明曾生活在貴州貴陽,與省府路有重要淵源,位于該地的貴山書院原名陽明書院,明嘉靖十三(1534),貴州巡撫為紀念王陽明在貴陽講學,撥資金修建了陽明書院;清雍正十三年,貴州巡撫元展成奉命在陽明書院原址重修書院,將陽明書院改名貴山書院。
貴山書院是清朝貴州書院之首,續存了166年,影響深遠。貴山書院培養了不少在那個時代的貴州文化名人和文化先賢,如“黔滇第一狀元”趙以炯、貴陽文化遺產—“是春谷”巨型摩崖石刻《洗心亭集》詩文的制作者謝庭董等。清末民初,在貴山書院遺址先后設立過貴州大學堂、貴州高等學堂、簡易師范學堂、礦業學堂等,可以說是貴陽學界的發祥之地。
現代史上對貴州經濟科技文化有重要影響的桐梓系軍閥周西城曾設省政府于此,貴州引進發電機第一盞電燈在此處亮起。
其上佳的風水,豐厚的歷史、文化淵源與積淀,有助孩子健康成才、家庭和順幸福、事業興旺發達,致該樓盤所在成為貴陽市絕版龍頭寶地。
省府路上的十個第一
自唐武德四年(621年)設置了矩州(今貴陽)
貴陽千年文明秘史,就藏在這條路
1473年,貴陽第一個衙署,在省府路修建
1534年,貴陽第一座書院,在省府路開講
1647年,貴陽第一座皇宮,在省府路建造
1886年,黔貴第一位狀元,從省府路走出
1905年,貴州第一批留洋學子,從省府路啟程
1927年,貴州第一輛汽車,從省府路駛出
1927年,貴州第一條馬路,在省府路鋪成
1927年,貴州第一盞電燈,在省府路亮起
1938年,貴州第一家電臺,在省府路開播
1954年,貴陽第一條水泥路,從省府路鋪過
四、貴陽市環境
貴陽市是貴州省會,地處云貴高原東北部,東望長沙,南接南寧,北靠重慶,西連昆明。近年來,貴陽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礎,以傾力發展大數據、大健康、全域旅游為重要抓手,已成為全球矚目的新興產業與人才聚集高地和國內外游客的重要旅游觀光休閑渡假目的地。
貴陽城區群山環抱,林木蒼翠。貴陽市2015年環境公報顯示,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5.5%;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40天,優良率為93.2%;城市(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區域環境噪聲和道路交通噪聲平均值分別為58.9分貝和69.5分貝,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到2020年,貴陽市森林覆蓋率將達到50%,森林面積保有量590萬畝,濕地面積保有量24.03萬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7%。
項目所在云巖區地處貴陽中心城區東北部,是貴州省會貴陽市的兩個中心城區之一。該區坐擁黔靈公園,緊鄰甲秀名勝,風光秀麗,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3℃,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1354小時,無霜期270天。
圍繞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打造“避暑之都”和建設國家創新型中心城市目標,云巖區緊緊抓住定位為貴陽市優化開發區的契機,側重引進和發展高科技企業、新興服務業和生態產業企業,通過調整招商引資結構,重點促進產業結構從房地產、餐飲、商貿流通等傳統三產服務業,升級到以大數據為引領,以服務經濟發展、服務流通、服務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現代新型第三產業,從而實現省會中心城區聚集資源、牽引輻射帶動周邊區縣發展的龍頭作用。